中日韓大戰,鋰電池包智能制造的巨頭將花落誰家?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6-20 13:24 瀏覽量:次
中日韓大戰,鋰電池包智能制造的巨頭將花落誰家?鋰電池包的生產場地一直集中在中日韓三個地區,鋰電池產業“中日韓”三足鼎立形成。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增長拉動了鋰電池包的市場需求。而動力鋰電池包又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發展必將朝著高端智能化制造方向發展,那么,中日韓大戰,鋰電池包智能制造的巨頭將花落誰家?這是本文存能電氣小編要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的問題。
全球鋰電池包產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中日韓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國、韓國、日本在鋰離子電池市場的競爭中可以說是各具特色,它們各有什么優劣勢?
中國鋰電池包的優勢,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制造成本低。中國有價格低廉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可以使用人力為主的半自動化生產線,從而采取低成本的競爭策略。
其次,中國有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中國已經形成鋰電池包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在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配套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
劣勢方面,中國企業明顯不足的是在核心技術開發方面,要想不受制于人和遭受侵權指控,技術上的創新仍是中國企業需要不斷努力的。此外,中國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并缺乏國際化發展經驗。
日本鋰電池包優劣勢:
優勢:日本的鋰電池包基本都是日本電子巨人的屬下公司,在市場渠道、捕捉消費和移動電子等應用產品市場變化趨勢和應變市場風險的能力明顯要高出中國企業許多。
劣勢:鋰電池包企業成本較高,能量密度不夠高。
韓國鋰電池包優劣勢:
韓國鋰電池包優勢同日本差不多。劣勢就是韓國的鋰電包池產業,由于發展定位不清晰,前幾年發展出現反復,總體來看幾乎停滯,在三國企業的“演義”中,迷失了方向,以至于本土的鋰電市場,都讓日本企業占據著60%的市場份額。
雖然日韓鋰電池包巨頭進軍中國將對國內動力鋰電池廠商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但也將進一步激活上下游產業鏈,對國內鋰電池乃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動力鋰電池包智能制造的巨頭
德國汽車產業成就了西門子、庫卡等產業鏈相關企業,而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也勢必將帶動產業鏈相關產業的成長。趙盛宇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一個產業的高速發展和本土化制造必將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帶動了動力鋰電池包產業的快速發展,進而也拉動了鋰電裝備產業在技術、規模和管理水平上的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國在動力電池和鋰電裝備等領域已經顯示出明顯的趕超趨勢,但在關鍵技術、關鍵設備和電池產線智能化制造水平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黃祥虎在接受專訪時也表示,汽車產業最大的應用市場在中國,在傳統燃油車方面,因為中國起步晚,無論是技術還是關鍵設備都與國外產業有著很大差距,實現趕超可能性很小,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布局較早,有望實現“彎道超車”,中國未來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車和相關產業鏈上實現引領。在動力鋰電池包領域類似寧德時代等企業,已經開始超越日韓電池企業居全球領先地位,未來鋰電裝備也可能出現類似企業。他還表示,為支持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鋰電池包產業方面的引領,電池制造產線向高端智能制造發展是必然趨勢。
按照國家來分,中國鋰電池包生產廠家占了全球60%的銷售額,日本占了全球17%,韓國占23%左右。更重要的是,中國廠家的增長速度比日韓要快,也就是中國占世界的份額還在繼續提升。
動力鋰電池包智能制造強國的必然選擇
業內人士認為,為提高動力鋰電池包一致性,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信息化管理,減少用工、降低勞動強度;同時也為了滿足動力電池生產過程中不同規格電池的混線生產等需求,建設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物流系統及智能制造系統已成為必然趨勢。
一方面對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實施智能制造可以改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質量、提升材料利用率、縮短產品研發周期、降低單位產能人工成本、加速現場管理透明度,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在推動鋰電池包轉型升級的同時,可以促進動力電池高端裝備的發展。
都來說說你們的看法:你們覺得未來哪個國家鋰電池包將是最強王者? (單選)
A:中國
B:韓國
C:日本
未來幾年,鋰電池包市場規模增長的最大動力確定無疑將來自電動汽車市場。中包國鋰電池廠家在市場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上全面壓倒日韓的時代將會到來。鋰電池包智能制造的巨頭將落到中國手上。